第471章 说服,大唐迈向航海时代第一步(1 / 2)

大唐虎贲 无言不信 1698 字 3天前

这打破局域的限制,开通丝绸之路是在这个时代是大势所趋的事情。

毕竟时代在进步,思想方向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。在强大在繁华的国家,如若依仗着自己的强盛而固步自封,终有一日会成为过去式,让人踩在脚下,翻不得身。

将文化传播出去,将自己国家的特产销售出去,以刺激王朝国家经济,这是势在必行的。

尤其是唐朝经过隋末动荡之后,人口锐减,市场所需太少,很容易就进入饱和期。这饱和期的更是需要对外贸易来弥补这个空缺,重新开拓丝绸之路势在必行。

这个时代,并不缺深谋远虑之士,看破这一点的不在少数。先前的讨论也说及此事,罗士信相较他们只是说的更加肯定,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但是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便有些骇人听闻了。

在唐朝也并非完全没有海上贸易,三国时期,东吴孙权便派遣过商船出海,但是因为科技的原因,当时的造船业远不足以制作能够抵抗大风大浪的大海船。最关键的还是上帝之眼看的那么清楚,没有向那方面发展往那方面考虑。毕竟在古时候,但凡在宋朝以前,中国王朝的发展核心都是在西北的关中北地以及中原一代,江南属于偏远地区,并非发展的重心地。而航海最关键的地方便是在于江南一代。这江南都没有发展起来,又谈什么航海?

在罗士信的记忆中,江南的发展源于安史之乱以后。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关中、北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,使得百姓南迁,经济南移。又因陆路丝绸之路中断,海上丝绸之路也顺势而起。到了宋朝,尤其是南宋。作为一个偏居一隅的王朝,他们的经济能够完全不受地域的影响,航海给他们带来的利润是不可估算的。

作为一个后世人,罗士信很清楚的明白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,较为陆路丝绸之路更为便利,越早发展对于国家越有利处。但是以目前的情况而言,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海上存在着一定问题。

目前的造船技术并不发达,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都不到位,牵星术、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也等于零。

即便罗士信明白航海是未来的大势所趋,也不敢贸贸然的就带动大跃进。免得过于急进,从而造成不可估算的灾难,但是他也不能不说。不说的话,难免又要走许多的弯路,是以提议徐徐图之。就算如此,朝中文武也是惊疑不定,一阵目瞪口呆。罗士信说的发展航海事业,是超出这个时期的东西。

李世民这优秀的君王外加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魏征这些治世英杰一个个都有些惊疑,何况是其他人。大多无法明确的从理智上判断罗士信说的有没有道理,无法判断也就说不出话来了。

最终房玄龄道:“尚书大人为何会有此想法?”

罗士信作揖回道:“在多年前,我遇到一个奇人,叫郑和的,他是一个旅行家和商人,喜欢四处游玩走过许多的国家。据他所说,大海辽阔,无所不达,只要有抗的起风浪的船,可以通过大海的便利,抵达很多很多的地方。我就想当初汉武帝打通西域,我们才知道西域之西还有广阔的天地。这大海之东,又何尝没有一副天地?汉朝能够做到的,他们一样能够做到。只是需要时间的累积,臣认为只要有心,慢慢做终会取得成果。可我们什么也不干,什么都不会成功。”

郑和什么自是他胡诌的,他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,知道未来大局的走向,只好将郑和这个曾经七下西洋的牛人给搬了出来,以增加说服力。

对于罗士信的第二条提议,李世民并没有立刻同意。这种国策上的大事,也不是轻易草率决定的。在公私上,李世民这个皇帝向来分的清楚,哪怕他与罗士信关系在好,在信任他也不会盲目听他一个人的片面之词,将此事推迟几日重新商议。

向西发展,开通路上丝绸之路,这一条却是无用置疑的。

当日朝会结束,李世民便派遣使者西行,出使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打下基础。

罗士信回到刑部找来了马周跟他商议起海上丝绸之路的事情。

马周本具有不逊于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魏征之流的宰相才华,有着极高的政治水准。

对于罗士信这个异想天开的提议,马周并没有因为不了解而直接否认,很认真的听了详细要点,沉吟了会儿道:“大人可是想劝说陛下接受你的建议?”

“这是自然!”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:“海上丝绸之路大势所趋,越早向这方面发展,越能获得巨额利处。”

马周笑道:“没有一点依据,就凭大人一句大势所趋恐怕三岁小孩都说服不了,凭什么说服陛下,以及满朝文武?大人也未免将一个国家的政务看的太过简单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