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十四年十一月,延庆州。
天气越发寒冷,空中不时飘下一阵雪花,人踏在道路上,经常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。
此时又正是农闲,所以各茶馆生意越发的好,让茶博士泡一壶热茶,再听说书先生侃一段辽东战事评书,实在是一种美美的享受,特别在眼下茶叶正实行配给的情况下……
因为多方面的考虑,各茶馆的茶叶供给,并不比往日缺乏多少。
仓廪足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识荣辱,经过多年的发展,东路的经济实力越发提高,加上近年来,从大明各处移民来的富户越多,这有闲阶层更加增多,所以对文化娱乐的需求,越发庞大起来。
有需求就有市场,各地说书先生,戏曲班子,看到钱景,纷纷进驻,给东路的百姓,带来了极为丰富的娱乐生活,加上东路治安良好,各城各堡,相续取消宵禁,这文化生活,更是多姿多彩起来。
东到京师的时调小令,宫廷教坊乐曲,西到山西各处的梆子戏,下到江南的昆曲,东路各类戏班都有,从文化贫乏地,到娱乐资源地,东路的军民百姓,己经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外路人,外镇人骂声:土包子!
当然,各城的说书先生,戏曲班子,九成九是情报司宣传科的内围人员或是外围人员,每月都有一定任务,要求他们宣传幕府需要宣传的东西。
近期来,各茶馆的任务,自然就是大力宣扬辽东之战,当中一系列悲壮的故事,大将军王斗,还有麾下靖边军,自然是重之之重,王朴,符应崇,吴三桂等相关配角,众人也在紧急的编撰之中。
而最近,各说书先生,戏曲班子,紧急任务,便是痛骂奸臣与奸商,从各方面抺黑他们,其实也不用抺黑,情报司随便漏点消息,再加上亲身经历,足以让听众们义愤填膺了。
延庆州这个地方,旧式文人士绅,商人,官员较多,很多外来富户等,也喜欢移民到怀来城或延庆城,保安卫城等地,在别的地方,总有感觉与那些新军户格格不入。
不过就算在延庆州,在茶馆之中听着说书,便是有些人心中不以为然,也不敢对书中内容过多质疑,眼下东路越发凝聚为一个整体,他们只有一个选择,要不融合,要不被排斥。
再说内容也实在精彩,虽然心中矛盾,还是忍不住想听,便如后世许多观众读者,一边痛骂作者或导演,一边忍不住追看一样,实在是相同的心理。
与东路余堡一样,延庆州内同样庙宇众多,城隍庙附近的满福楼茶馆,可谓在延庆州内大大有名。
此时大堂之上,说书先生摆着台子,惊尺拍得啪啪作响,正在大侃特侃大将军只身斗奸邪,他说得口沬横飞,下面与二、三楼听众,也是听得眉飞色舞。
门帷一掀,夹着一股寒意,走进来了几个年轻人,看这些年轻人,个个戴着幞头,身穿圆领窄袖衣衫,腰间佩着利剑,英气勃勃,不免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。
眼下东路能随身携带兵器的,也只有军人与学生,余者人等,便有持剑证与持铳证,也必须武器放归家中。
军人不说,在东路,学生地位也是很高的,又或许,他们是延庆冠山书院的学生,不过眼下他们书院着宽袍缓衫的学子越少,个个皆以佩剑为荣,与许多新屯堡的学子一样。
这时书院的教学还是宽严相济,劳逸结合的,一般一年有四个月的休假期,每月中,还会规定哪几个日子放假,东路各学堂,还在尝试暑假与寒假,一些书院,己经在跟风。
可能今天他们放假吧。
看着这些学子,便是在场多为有闲阶层,不用大冷天出去务工找活,很多人还是心下羡慕,眼下东路读书,不收学费不说,每月还会发下月例零用,虽然这种月例,也要通过各种活动获得,不过相比以往,真是太舒坦了。
为首学子,是个神采飞扬的年轻人,年约十七、八岁,他身后一个年轻人,差不多相同年纪,脸微圆,相貌依稀与财政司大使钟荣有几分相似,他们找了一个桌子坐下,茶博士泡了茶。
那说书先生,瞥了他们一眼,又继续声情并茂地评起书来,当众人听到言官卓不为等,被当场杖死时,场中人等,个个高声叫起好来,场中一片欢呼。
“欲知后事如何,请听下回分解……”
说书先生拍了一下惊尺,让大将军只身斗奸邪的故事告一段落,待众人活动的活动,兴奋议论的议论,一刻钟后,他又归台,讲了一个荤段子,夷妇哲哲逆袭小奴酋多铎,调节一下气氛。
然后东路邸报送到,他面容一变,带着淫笑的脸容变得正气凛然,开始声情并茂地唱起报来。
关于这个邸报,大明朝可谓数量版本众多,很多民间史料,一样参考当时的邸报,如谈迁写《国榷》,孙承泽写《春明梦余录》,谢肇洲在《五杂姐》也有记:“王元美先生藏书,二典之外,尚有三万余册,其它即墓铭朝报,积之如山。”
说明明代邸报数量很大。
终大明一朝,京师有无数的抄报人,每日从报房抄出各衙门的章奏,受众上自首辅、次辅、阁臣、大小九卿,下至县令及县令以下的典簿、吏目、释垂、训导,还有普通百姓等,还有官、民两分。
不过因为雕版印刷费用问题,明代邸报主要还是手写形式,东路幕府,也有了类似的邸报,除了有心的官民,还有说书先生雇人,每日抄报,向听众人等吟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