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(2 / 2)

她纵火的时候觉得很爽,然而,烧的火光冲天,才悲催的发现,烧不得。

这坑爹的人生,怎么像打游戏一样,打了一关又一关,以为快通关了,结果终极*oss压轴登场了。

顾乐然叹了口气,神色严峻地走进奶奶的房间,扶着床沿坐下来。

老太太抬眼看了看她,“走了?”

“走了。”

“这么晚了,你也不留人家过夜?心硬起来,倒是比我还狠。”

顾乐然苦笑:“您把这小铁盒的秘密亮出来,不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?”

老太太横了她一眼,“明明是你自己做的决定。把铁盒打开之前我就说了,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俩的事了,哪怕你俩明天就去领证我都不管,总之一句话,你自己看着办。”

“您也太会省事了!”顾乐然无奈,“把头疼的问题往我这儿一推,您就撒手不管了?”

“我管了二十年了,累了。”

“觉得累的话,为什么不早一点告诉我呢?”顾乐然说:“您以为这么多年来您小心翼翼地瞒着,我就不知道我爸当年都犯过哪些事儿?”

老太太脸色一变:“你都知道什么了?”

顾乐然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,“他开过厂,坐过牢,给陆家当过司机,还害陆泽宇家破人亡。”

老太太张口结舌:“你都知道这些,你还对你叔叔那样?”

“罪不及父母,祸不及妻儿。”顾乐然厚颜无耻地笑道:“对不起,我就是这么臭不要脸。”

从小到大,她很少对别人提起自己的父母,尤其是她的父亲顾卫国。

对于他,奶奶也提得不多,所以很多有关父亲的传闻,都是从街坊邻居那里偷听来的。

他开设过工厂,当过老板,生产的产品曾陷入造假和仿冒的舆论风波,最后官司缠身,坐了两年牢,罪名是涉嫌敲诈勒索。出狱后,在陆家工作的奶奶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,职务是陆家的司机。干了一年多,结婚生子,眼瞧着日子越过越好,却天降横祸。

那天,顾卫国提出的建议,邀请陆泽宇和他的母亲,还有他的妻女一起去泡温泉。

没想到最后就泡了黄泉。

一车三死两伤,陆泽宇和顾乐然幸存了下来。

在今天之前,这是她了解的全部。

车祸是意外,谁也不想的。

陆泽宇失去了母亲,她也失去了双亲,在这场意外中,他们同为受害者。

她替父亲的过错,对陆泽宇感到抱歉,也决定了要加倍努力的对他好,作为一种弥补。

相信陆泽宇也是这样想的,他本来就很大度,这些年对她们的照顾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。

而老太太拿出的小铁盒,却震碎她的底线。

铁盒里,有一张泛黄的小纸条。

据说是车祸之后,陆泽宇的父亲单独交给老太太的。

老太太不识几个大字,但上面的字迹她认得,是她儿子顾卫国的。

顾卫国在纸条上写道——

“陆总,我的要求并不过分,希望你考虑清楚。想想你的老婆孩子,我也不想鱼死网破。”

除了这张泛黄的纸条,铁盒里余下的是一些法院判决书,和当时办厂的票据之类的东西,全是顾卫国生前妥善收藏的。他死了之后曾有警察来搜寻,老太太留了个心眼,没有交出去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纸上有些字迹都模糊了,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鉴别。

老太太浑浊的眼珠蒙上一层雾气,“陆泽宇的父亲说,他根本想不通你爸为什么会那么做,我更不明白!我的儿子我了解,他不会为了钱就去绑架别人。那他为什么会勒索别人呢?车祸到底意外还是人为呢?我查不到原因,也不能缠着陆泽宇的父亲一再追问,他没有追究下去,已经算是大度了。也许这背后令有隐情,但没有人可以告诉我那是什么,一切都没来得及弄明白,你爸就带着那个谜,被埋进了黄土。”

顾乐然郑重地接过了小铁盒,“如果真的有隐情,我掘地三尺也要把真相挖出来,您尽管放心。”

明明是女孩子,言语之间却透着一股男人才有的英勇硬气,老太太被那股斗志所感染,心里那个阴霾多年的暗角,终于敞亮了起来:“如果能查出事情的真相就好了,如果能查出你爸是清白的就更好了,我一直觉得,特别对不起陆家……”

“谁对不起谁,还说不准。”顾乐然冷笑道:“您怎么知道,不是陆泽宇的父亲逼死我爸呢?”

“不可能!我在陆家呆了十几年,他的为人我也很清楚。”

顾乐然虚脱地躺倒在床上,死鱼一样翻着眼,“不管真相是什么,我跟陆泽宇都得黄了。”

老太太摇了摇头,“现在你想和陆泽宇怎么样,我都不想管了。反正事情我都告诉你了,你现在是个大人,有些事情你可以自己做决定了。”

“早知如此,不如一开始就告诉我,我肯定离陆泽宇远远的。”顾乐然只觉得太阳穴都发胀,“现在,您让我怎么面对他?”

难不成开诚布公的问他:你觉得是我爸害死了你妈还是你爸逼死了我爸?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有趣的样子,大家不妨一起组团调查一下?

老太太如释重负道:“不关我的事,这个难题我交给你了。”

显然,这道题,太难了。

整个暑假,顾乐然哪儿都没去,就呆在老家,解题。

除了为律师资格考试做准备,其余的时间都在调查和研究父亲的过去,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丝线索。

自从和奶奶把秘密说开了之后,家里的所有通讯设备全面开放,对于她和陆泽宇的事情,老人家真的一概不再过问,每天出门打牌唠嗑跳广场舞,而她,却整日奔波劳碌,搜集资料,苦心调查。

顾卫国的工厂开设在外地,二十年过去了,工厂经过几次易主,工人也早就不是当年那一批了,老员工们早就分道扬镳,听到有认识顾卫国的,她就打电话过去探访询问,几次下来都是无功而返,有些也不是他的手下,有些只打过一个月的短工,知道的都是皮毛。